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类作文 分类作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_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人教版

zmhk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_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人教版       感谢大家在这个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1.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_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人教版

       感谢大家在这个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1.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2.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比较图形的面积》教案及教学反思

3.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4.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

5.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亿有多大》教案三篇

6.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三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_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对于《口算除法》这一节内容要如何去坐好备课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第71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包含了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本课重点就是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口算方法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经验自主探索,二是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中既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快速地口算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3.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数学思考:理解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问题解决: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

        数的口算方法。

        情感态度: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本课知识点梳理

        1.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种方法:借助小棒计算、想乘法算除法、转化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2.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一般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的被除数或除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它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3.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种方法: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想乘法算除法、转化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4.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算式中的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然后进行口算。)

        备课资料

        除法的由来: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情感体验。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掌握口算和估算方法,更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渗透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态度、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得到培养。

        首先,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学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其次,设计多样化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教学中组织碰碰车、小组对抗赛、速算大PK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课前准备

        一、 课前学情检测

        检测目标:复习表内除法和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检测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学习扫清障碍,做好准备。

        检测内容: 18?3= 56?8= 54?9= 36?4= 42?6=

        450?9= 6400?8= 280?4= 2400?3= 560?7=

        二、教具学具的准备

        小棒、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范老师准备给大家编写一份口算比赛题,计划一共出80道,每列20道,

        排成几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习以为常的口算比赛题的编制引入,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认真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预设一:每10道为一小组,80道就是8个小组,每列20道就是把2个小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分成4组,所以80?20=4。(可以配合小棒图进行介绍。)

        预设二:4个20是80,所以80?20=4。(也就是想到4?20=80,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除法。)

        预设三:8?2=4,所以80?20=4。(也就是80是8个十,20是2个十,8个十除以2个十就得4。)

        (4)对比评价: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想乘算除或利用表内除法计算都比较方便。

        (5)总结归纳方法:

        (6)练一练:

        90?30= 60?20= 80?40= 60?3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让学生有意识进行对比,使得算法得到优化。之后,及时进行优化后的方法总结和应用,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2.探究几百几十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算式:150?50

        (2)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预设一:3个50是1500,所以150?50=3。(也就是想到3?50=150,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除法。)

        预设二:15?5=3,所以150?50=3。(也就是150是15个十,50是5个十,15个十除以5个十就得3。)

        (4)总结归纳方法:

        (5)练一练:

        270?30= 120?20= 280?40= 360?60=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经验,这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时,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

        3.探究估算的方法

        (1)出示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老师现在挑选出来的是83道题,还是每竖列20道,大约可以写成几竖列?

        (2)全班交流:

        83?20,把83 四舍五入估成80,80?20=4,所以83?20?4。

        (3)改变问题,继续思考,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老师现在挑选出来的是120道题,每竖列28道,大约可以写成几竖列?

        (4)全班交流:

        120?28,把28 四舍五入估成30,120?30=4,所以120?28?4。

        (5)巩固练习:

        从下面各题中任选一题估算一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

        90?31 121?40 160?38 222?70

        (6)总结估算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一般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四舍五入?的方法是学生三年级已经学过的方法,这里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总结得出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表达的过程中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巩固练习:

        1.快乐碰碰车

        60?20 63?20 90?30 92?30 40?20 41?20 100?20 103?20

        180?30 184?30 240?40 240?37 420?60 420?62 210?30 210?29

        2.速算PK(3分钟速算比赛)

        120?20 63?30 91?30 180?30 240?61

        141?20 200?40 102?20 420?71 212?30

        182?30 180?61 240?60 280?42 420?69

        420?61 270?30 540?60 720?80 564?80

        3.如果现在老师准备的速算比赛题一共有180道,我可以把它们怎么排列?请帮范老师设计一下排列方案。

        设计意图:三组题是三个层次,第一组题中的每小组两道是互相关联的,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二组则是没有联系的,独立存在的一些题,意在为后续的试商做准备;第三组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题,可以较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的人还看:

        1.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比较图形的面积》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 导语《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并且是空间领域里最原始的基础,学生在这个时期是孩子空间观念敏感期,这种数学观念发展的好,创造能力也将是无限的。 考 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创设情景、感受旋转

        1、出示3张:风扇、风车、礼花

        师:这些物体都在怎样运动?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现象。(揭题)

        出示旋转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二、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出示转杆

        提问: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转杆分别是怎样转动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3)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转杆打开与关闭时,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

        三、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图: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90°

        师:“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这个点能动吗?学生自练

        师: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师:你觉得将图形在旋转时,要确定什么?

        出示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从6:00到9:00与从9:00到12:00时针都旋转了90度。

        (3)如果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转盘上的指针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共同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要确定旋转后小旗图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旗杆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1)观察每组中的两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

        (3)你是怎样画的?最后一个图形只旋转一次能成吗?它一共旋转了多少度?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图形按一定角度旋转时,要注意什么?

篇二

       〖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教材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

        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 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2.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数学万花筒

        有条件的学校,能把本题旋转的过程用多媒体演示。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制作一个美丽的图案。

        第2题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教案# 导语《比较图形的面积》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考 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材分析:在本节课的教材设计中,主要是借助方格纸作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的比较各种不同形状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有多种方法.

        学情分析:因为我班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 ,以前没有多少基础 ,虽然训练一个学年,但是还是不令人十分满意 。因此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带着"想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面积呢?"先独立操作,然后再小组交流,集中小组中不同的解法。然后再全班以组进行汇报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的训练意识:观察、比较、独立思考、操作、交流,知识、方法并进。

        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出示挂图)

        1、提出看图要求:你都看见什么图形?

        (2)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动手操作

        (打开学具袋,使用与挂图配套的图形进行比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不规则图形。)

        提问:想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面积呢?

        (数方格)

        2、提出活动要求:现在请大家数一数每个图形的面积

        预设:(1)通过数格子得到图形面积

        (2)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不出来怎么办?

        (适当提出来大家讨论方法,或者挑选出能数方格的图形)

        (3)可能有部分学生能通过不同方法得到图形面积。

        自我注意:教材中把方格纸作为载体,呈现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借助方格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是为了学习没有格时怎样求图形面积做准备。

        (4)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①4.5 ②6 ③4.5 ④9 ⑤6 ⑥6 ⑦9 ⑧12 ⑨4.5 ⑩10.5(11)15 (12)15(13)15

        3、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1)将图中面积相近的图形分类,让学生分组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提出操作要求:你想怎么比较呢?

        (巡视了解活动情况,个别指导,发现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

        (3)在小组活动之后,同学进行交流方法 。(主要是互相交流经验,)

        1=3 2=5=6 5+6=8 1+3=4=7 9+10=11=12=13

        (4)思考: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汇报时,要指导学生说清自己发现的方法,和操作过程。)

        个人注意:学生归纳整理出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的方法。然后再全班以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个组说后其它组补充,能边汇报边展示,汇报时可以是组内成员合作进行

       我应该预设可能的汇报结果:即我的教案中的几种都要心中有数,但此时学生可能只能汇报出书上提示的几种。这时学生汇报有几种就引导大家总结出几种,不必把每种都总结出来评价应根据汇报的情况随机进行。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选择不同的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并通过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掌握一些比较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完成后面几个图示的任务)

        1、你们能用自己归纳出来的方法判断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一)一样大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第一个练习重点用分割、平移的方法来判断。)

        个人注意:如果学生在第一环节没这类方法,这时应引导归纳并补上。主要需要学生去体会图形变化面积没变,为什么面积没变就需要分割平移?去证明体会是目的,而是体会图形变化面积没变=等积变形。渗透一种数学思想 ,为今后学习面积公式推导打基础,还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不用给学生概念,会意就行了,只要教师自己明白就行,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以后的面积计算作铺垫 。

        2、你认为下面的哪个图形补上去就能使这个图形变得完整?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同学们用心想想:如果下面的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一平方厘米,你能画出三个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图形吗?

        用你们手中的方格纸试一试。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否12平方厘米都可以。)

        (1)独立操作

        (巡视检查并且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完成的情况,巡视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

        (2)全班交流---

        个人注意:我觉得画图型的这道题比较重要,如果学生画的比较简单,我可以提示一下。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画出来的图形不用分类,只是鼓励学生尽量画出矩形以外的其它图形就行,目的是体会等积变形 。

        4、拿出学具袋里两个图形,请你试一试它们可以拼成下面的哪个图形?

        (1)独立操作

        (2)交流演示

        (3)扩展:你还能用这两个图形拼成新的图形吗?

        (4)独立操作

        (5)在黑板上粘贴交流演示

        能力升华: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是否发现了哪些有数学思考价值的东西呢?

        学生归纳: 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或者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比如装修中,地板或墙壁的图案,很多都是用的等积变形而构成的,把这道变成与生活接近的,让学生去当设计师。(此环节视情况而定)

        个人注意:学生操作时应下到组里,指导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多数人出现的问题集体解决,个别的当场解决 ,并且不一定要老师解决,提出来让同学帮助解决,尽量让学生解决问题。

篇二

       教学内容:比较图形的面积

        目标预设: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

        提问: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知道的?

        同学进行交流。

        二、归纳比较的方法:

        (1)平移 (2)分割 (3)数方格

        你还有什么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练习

        1.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2.根据自已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12平方厘米都可以。

        3.让学生讨论观察补哪块图形好。

        四、作业

        课堂作业:17页 第4题。

        课外作业: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图形。

教学反思

       《比较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是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依据学科体系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以自主探索为主、合作交流、多媒体演示验证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在每位学生都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再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交流讨论,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比较的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本节我设计了,说一说、想一想、练一练、三个教学环节。重点是想一想,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的关系。因此,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以轻松的话题引入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探索*。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大屏幕中5副图形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索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探索课本主体图的13副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于是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的主体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当课本主体图的13副图形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出现在大屏幕的时刻,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吸引着学生,同学们睁大了双眼,努力的寻找着,渴望发现更多的奥秘,我及时提出指导性建议,要求先观察判断图形面积之间存在的关系,再使用学具动手操做验证,并作好记录以便交流。目的是抓住一切机会培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经过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动脑观察,动手操作的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形状不同,但面积都相等。在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的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的机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它们依据是什么,当发现学生的比较方法独特时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体现了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化。学生真正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当我使用多媒体课件逐一演示验证学生的发现时,同学们紧盯大屏幕,屏住呼息,等待自己的发现和方法得到证实,与此同时全体学生又经历了一次发现和比较方法的全过程,同时感性认识也得到了提升。在练一练节中,我让学生应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体会图形的变化与面积大小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的直观演示,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它的形象、生动,吸引着每一位学生的眼球,从心灵深处迸发出一种好奇,和探索的*,学生学习趣盎然,求知*高,课堂气氛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如练一练时,对习题缺乏沿深,假如能对习题加以沿深这样即可以突出练习的目的。又可以为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提供再一次学习的机会。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把教学工作搞的更好。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2、难点:罗马数字的特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引入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有认识的吗?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今天老师把它送给你们“读史使人明智,数学使人周密”。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展示交流,探索新知

        1、介绍古时候人们生活生产劳动中开始对数的初步理解(多、少)

        2、介绍三种计数方法: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3、介绍记数符号(数字)

        介绍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比较每一种数字的特点,重点介绍罗马数字,并分析罗马数字的特点。

        4、出示各国的数字,说明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5、听录音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6、教学自然数的概念。

        思考:

        这些自然数是怎么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给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1、读书第16页、第17页。

        2、写一篇关于“数的产生”的感想。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数的读法,下面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

        56900 40080500 14590320

        2.提问:你读得又快又准,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学生回答)

        3.请你说出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数位顺序表)

        4.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 七十 七百零八 一千五百三十二

        5.根据学生回答,明确万以内数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整万数的写法。

        出示: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

        2.学生小组尝试写出这些数,然后交流写法。

        3.根据学生发言,说明: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4.练习: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出示: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提问:这个数有几个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学生尝试写数。(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

        老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

        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五、四百六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二、

        十七万九千三百、二十五亿六千四百七十二万

        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提问: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教师在数位表上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读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学生回答:先在万级上写出二千零五十,再在个级上写出七千,合起来就是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学生自主探究下面的数的写法。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今天这节课谁表现的最好?为什么?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教学难点:

        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总水量中的97%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其实,人类实际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随着人口继续急剧增加,淡水资源告急已经在近年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收集的关于水环境的资料。

        生交流。

        师:书上小熊猫告诉我们,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生交流。

二、中心阶段

        师: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小胖一家就做的特别好,我们一起去看看。

        生练习。

        1.我家平均每天可节约60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可节约多少千克水?

        (平年)365×60=21900(千克)

        2.去年小胖家共缴了1224元水费,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

        1224÷12=102(元)

        3.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1224-4×12=1224-48=1176(元)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小胖一家为了节约水资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你们知道吗?我们上海市为了节约各种能源,也提出了“做节约型城市”的口号,作为上海市的一名小公民,你能谈谈你想从哪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生交流。

三、练习阶段

        1.竖式计算(*要验算)

        28×72=208×36=* 6800×340=4838÷49=2681÷86=8234÷26=

        2.递等式计算

        (20xx-159)÷172340÷78×208082349-80×27

        3.应用题

        1)一套西装450元,一件衬衫45元,一套西装的价钱是一件衬衫价钱的几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买12张课桌、10把椅子,每张课桌99元,每把椅子302元。去买时要带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绿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 倍还多1朵。三种花一共有几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教具:

        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

        猜想一亿有多大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

        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小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

        交流感受,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习惯。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6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教学工具

        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填空。

        (1) 82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与720101的位数 ( ) (相同或不相同)。

        (2)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3) 34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56 ○ 1280 20xx ○ 1020

        5693 ○ 5297 8064 ○ 8046

        3.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位数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类推。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招徕各国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有课来到我国旅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具体人数。

        师出示课件xx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美国:2116100 日本:3658200 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 印度:606500 韩国:4185400

        2.正确地读出上面各数。

        3.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国家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自学提示:试着比较一下数的大小。

        5.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归纳比较方法: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

        (二)初步研究新知

        1.两个亿以内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

        216110○608000

        师:哪一个数大?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结: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

        2.两个亿以内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

        608000和606500

        师:位数相同情况怎样比较?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都是六位数,就比最高位,它们最高位上都是6,就比下一位万位,万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上一个是8,一个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个学生说。

        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3.多个数大小比较

        要求:根据到我国旅游人数多少,将这6个国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小组内尝试。

        小组内交流各自比较方法。

        引导比较:分类----七位数相比较---六位数相比较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1)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92504 ○103600 50140 ○ 61340

        28906 ○28890 620300 ○ 307300

        (2)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大小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四、教师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与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发现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方法: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_。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___,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五、布置作业:评测练习

        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位数不同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 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多个数大小比较 先分级 再分类 比较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9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亿有多大》教案三篇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我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直线、射线和角

        课题 直线、射线和角 课型 新授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重点 角的意义

        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 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课后作业:P40、8 学生汇报:直直的,有两个端殿,能测量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角的度量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

        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 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

        学生回答:是角

        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讨论

        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

        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

        (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

        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角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3、3、5 学生汇报:角的知识

        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

        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

        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4、7

        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

        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

        全班订正

        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 复习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三篇

        #教案# 导语《一亿有多大》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大数的认识”后的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猜想1亿有多大

        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大数,看,这个数是多少?(课件出示:100000000)对,是1亿,1亿大吗?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

        (二)引入

        师:从同学们的猜想中可以感觉出,大家都觉得1亿是个很大的数,确实是这样的。1亿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根学生运用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想象1亿有多大,不同的想象会产生不同的猜想从而使学生对“1亿有多大”充满好奇心,产生去探索、研究的兴趣。

        二、活动范例

        (一)确定研究课题

        1.师:(拿出一张打印纸)这是一张纸,它很薄,1亿张纸摞在一起呢?猜一猜有多高。

        2.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1亿张纸摞在一起到底有多厚?我们从1亿张纸有多厚研究起。

        (二)确定研究方案局部推算整体

        1.师: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

        2.师:真是个好方法,用部分推算出整体,那“一部分”应当取多少张纸呢?(10张、100张、1000张……)

        3.师:有没有想到362张、1510张的?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张数?(1亿不是362的整倍数,不好推算)

        4.师:再说说我们要怎样研究?(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算出1亿是100的几倍,就用几乘100张纸的厚度,求出的结果就是1亿张纸的高度。)

        (三)进行实验:测量、计算

        1.师:知道怎么做了吗?那大家就以小组为单位,取100张、5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成A、B、C三组:

        A组:测量出1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B组:测量出5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C组:测量出10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张亿纸的高度。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四)建立1亿表象

        1.师:1亿张纸有多高?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

        (1)A组: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

        100000000÷100=1000000

        1×10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

        (2)B组:500张纸大约厚5厘米

        100000000÷500=200000

        5×2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

        (3)C组:1000张纸大约厚9厘米

        100000000÷1000=100000

        9×100000=900000(厘米)=9000米

        (4)师:为什么推算出的结果却不同?(测量的张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2.建立1亿表象

        师:1亿张纸大约有1万米高,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师:世界上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它有多高?(8844米)与1亿张纸的高度比比,有什么感觉?(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师:我们站在1亿张纸上就能爬上珠穆朗玛峰了。

        3.小结:我们是怎么研究1亿张纸有多高的?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自己设计方案,再次体会

        (一)确定主题

        1.师:刚才我们研究了1亿张纸的高度,你们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1亿粒大米有多重?1亿颗黄豆有多重?1亿秒有多长时间……)

        2.师:每个小组先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设计好研究方案(先测量多少?怎样推算?),然后开展实验研究,得出结论。

        (二)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研究

        (三)汇报

        1.1亿粒大米有多重

        (1)100粒大米约重2克

        100000000÷100=1000000

        2×1000000=2000000(克)=2000千克=2吨

        (2)师:如果一个人一天可以吃500克大米,1亿粒大米够一个人吃多长时间?(一年按365天计算)

        2000000÷500=4000(天)

        4000÷365≈11(年)

        (3)师: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1天就可节省大约13亿粒大米,这些大米够一个人吃多长时间?

        13×11=143(年)

        (4)师: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就够一个人吃一辈子还多,你有什么想法?

        2.1亿秒有多长时间

        (1)100000000÷60≈1666667(分)

        1666667÷60≈27778(时)

        27778÷24≈1157(日)

        1157÷365≈3(年)

        (2)师:1秒只是1眨眼的时间,1亿秒却有3年多,再说准确些大约是3年62天的时间,你有什么感想?

        师:是呀,1秒钟的时间很短,仅仅是一眨眼的工夫,它往往不被我们所重视,但1秒1秒地累加起来,我们就在这眨眼之间浪费了3年多的时光,这就是“光阴如箭,岁月如梭”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活动交流中,从不同的具体情境中感受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同时向学生进行节约粮食,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1亿有多大?

        1亿确实很大,但它再大,也是从1开始,积少成多。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帮助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小数估计大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份、天平秤、大米

        学生:计算器、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多媒体演示):古时候,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尊敬的陛下,就请您在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放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么一点米粒?”大臣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陛下,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8格的米粒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把它们带回家。”同学们,你们猜猜看,第28格大约有多少米粒呢?

        2、学生猜测

        3、验证猜测师:谁说的更接近实际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棋盘格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第5格第6格第7格第8格第9格第10格米粒(单位:粒) 1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第11格第12格第13格第14格第15格第16格第17格第18格第19格10242048 4096 8192 16384 32768 65536 131072 262124

        第20格第21格第22格第23格第24格第25格第26格第27格第28格5242881048576 2097152 4194304 8388608 16777216 33554432 67108864 134217728 ?

        师:原来第28格的米粒有这么多,你们猜对了吗?

        师:我们就把这些米四舍五入到亿位,看成1亿粒。

        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猜测1亿粒米有多少大臣要把1亿粒米带回家。可是1亿粒米到底有多少呢?

        (板书:1亿粒米有多少)

        学生猜想(可能的情况):一(几)包大米、可以堆满一(几)个教室、可以装一(几)卡车、1万千克……

       2、设计方案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1亿粒米究竟相当于多少?你们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吗?想一想,可以怎么证明呢?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引导:通常我们都用什么来表示大米的多少?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来计算一下1亿粒米的质量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的情况: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 ,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6、延伸: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重2吨(多媒体出示问题)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每天就能节约__________粒米,相当于_________吨。学生口答,师:每人每天只要节约一粒米,全国就能省下那么多米,我们以后可要爱惜粮食啊!

        7、小结方法:师:刚才我们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谁能说说看我们是怎么研究的?学生说教师小结方法:

        三、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1、 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亿粒米,你们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

        2、 学生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教师板书

        3、 学生活动:4人为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任意确定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4、各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件欣赏

        1亿米有多长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66.449千米,1亿米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如果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1亿米要连续行驶1429个小时左右,大约需要2个月。飞机每小时可以飞行800千米,1亿米大约要连续飞行125小时,只要5天多。宇宙飞船每小时可以飞行50000千米, 1亿米宇宙飞船仅需要2小时。?1亿张贺卡有多少浙江省总人口约5000万,如果平均每年每人消费2张贺卡,就需要1亿张贺卡,相当于砍伐25000棵大树!这些大树所占的森林面积相当于我们10个校园那么大呢! 身体里的“1亿”一个正常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5下,1亿次心脏跳动是一个正常人大约926天(2年半左右)心脏跳动的次数。据统计,1个10岁左右的儿童皮肤表面大约有1亿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一个成年人每毫升血液中平均有500万个红细胞,20毫升血液(约重20克)里就有1亿个红细胞。

       五、小结归纳

        1、现在在你心目中1亿有多大?

        2、谁能给今天这堂课取个题目?(板书课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本节课的所思所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以恰当的评价。

        如学生回答:“知道如何估算”“通过学习知道了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等等都可以)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像1亿这样的大数还有许许多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六、布置作业 三题中任选一题:

        (1)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及相关资料。

        (2)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并设计出自己的方案,与同伴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案更能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个数有多大。

        (3)写一篇《1亿到底有多大》的数学小日记。

        教学反思 :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范例研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实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

        (1)创设情境,发展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以故事《锡塔应得多少麦粒》引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出麦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过程的变化。开放性问题“你能猜测一下1亿粒麦粒大约有多少吗?”则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

        (2)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则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课件中,从身边的数据、长度资料、面积资料、时间资料、重量资料等五个方面,以文字和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样一些具体、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3)小组合作,加强交流,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一数学情境中,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则不得要领。这些表现都直接指向于个人的数学气质。议一议、做一做、写一写、评一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灵感产生于思维碰撞中”、动作交流、语言交流,合作分工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启发,共同进步。

       篇三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

        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

        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课后随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教案# 导语《商不变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的内容。编者意图是在学生学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知识模型,并能运用该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想、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体验发现乐趣,增强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 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规律;

        (3)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 引探讨发现规律的过程;

        (2) 用语言正确表述变化的规律。

        学生情况:

        兴趣是的老师。而且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喜欢探究新的知识内容。学生之前已分别掌握了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了这些认识基础,再利用知识的迁移,他们一定能经过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与老师的点拨作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利用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中来。

        (1) 找两名学生学生,一个扮演孙悟空,一个扮演猪八戒:14块饼平均分,2天分完;140块饼平均分,20天分完。

        (2) 教师提问:真的像猪八戒想的那样,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知道啦。

        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提出问题:大屏幕出示如下的算式。要同学们先计算出商,再从上到下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出结果后,用行动告诉老师。

        (2)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激烈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规律。

        (3) 汇报交流。等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安静坐好后,教师先找两位同学说出他们分别计算出的上面式子的商,然后找位于班级不同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表述他们组发现的规律。

        把几个算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经过对比,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发现规律。先找班里左边的小组表述规律,他们会说“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也乘一个数,商不变”。这时,老师要教师适时加以评论表扬,说“你们组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乘一个数,商不变。有了这么棒的发现,真不错。”再找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全班有21个讨论小组,教师找10个组不断地进行加工补充。10个组占了全班将近50%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同学的补充和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最终会完整地说出这样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4) 教师质疑:还有其他问题吗?引出条件:0 除外。为什么是 0 除外呢?生:因为 0 乘任何数都得 0 。老师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在这个规律中,哪几个词比较关键?学生会发现:同时、相同、0 除外。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从而得出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的方式把这个规律表达出来。

        教师板书

        (5) 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发现并总结规律和过程,再从下到上观察这些式子,注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有了刚刚总结规律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能很快发现并说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教师在刚刚板书的位置下面一行板书

        (6) 教师总结: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两条规律。

        (7) 学生们发现了这两条规律,再回看课堂导入过程中分饼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在刚才的故事中,孙悟空正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教育了贪婪的猪八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题目的设计都是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

        1.我来问,我来答

        (1)被除数乘 2,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除数除以 10,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判断对错。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5 ,商就应乘 25 。 ( )

        (2)两数相除的商是 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 3,商还是 6。( )

        (3)已知14 ÷ 2 = 7,则(14×5)÷(2×3)= 7。 ( )

        3.从上到下,根据第一行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直接由第 1 个式子到第 4 个式子,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用第 2 个式子和第 3 个式子作为过渡,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得知第 4 个式子该如何填写了。

        4. 自主评价,促进反思

        和大家分享一下,本节课你的收获吧!只要学生说出和本节课有关的学习内

        容,教师都适时加以表扬鼓励。让同学们自己反思学到的知识,既注重了学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说练习的内容

        课堂作业:课本 P95 5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篇二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一 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 预设)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子。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生:……(计算的)

        师:能列出算式吧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板书把算式补充完整。

        板书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二 1、这些都是什么运算的算式,第一竖的数叫什么?第二竖的数又叫什么?第三竖的数又叫什么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意图 :这样预设,给学生创设发挥的空间,要比直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大,课堂上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学生发现不了,再逐步引导。〕

        生独立观察思考。

        师:你有重要发现吗?把你的重要发现说一说好吗?

        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

        师:她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师:商不变,谁发生了变化?怎样变的?

        (预设)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了10(扩大10倍)。

        师:这个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词吗?“同时”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

        生:……

        师:“同时”指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而不是一个扩大,一个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不变。)

        (预设) 生2:②式和①式比较……

        师:他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发现规律,用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呀!你能像他这样去发现其它算式的一些规律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那么多的规律,真聪明!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吗?

        生:……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那么从下往上看,有规律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

        师:是不是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变呢?那你能验证吗?请你多写几个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

        生写算式,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观察,汇报。

        师引导:看来这里扩大和缩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数,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们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数”了。

        师在板书上改写。

        师:这里所有数都可以吗?

        (预设)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我们发现的就是重要的“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请请同们列一组算式验证一下。

        生验证,指名汇报。

        师小结:看来这个规律对所有除法都适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这一规律理解了吗?智慧老爷爷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可以吗?

        1、 请你计算。

        8000÷2000=

        80……0÷20……0=    在板书下补充

        100个0  100个0

        生做过后师:你们是一部高级电脑,比普通电脑快多了,看来这个规律的作用太大了,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计算出来。

        2、 P75 T1 板书到小黑板。

        3、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不对?

        14÷2=715÷3=5

       (14×2)÷(2÷2)=7( )150÷30=5( )

       (14×5)÷(2×3)=7( )150÷30=50( )

       (14×0)÷(2×0)=7( )1500÷300=500( ) 5、比赛。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 赛后,让第1名同学说说取胜秘诀。

        6、P75页,观察与思考

        感受规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习,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运用所探索的规律,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概括梳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数学有趣吗?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发出了那么重要“商不变规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带着你们把它运用到竖式计算中,还可以使竖式计算简便呢!

        五、作业

        列举出几组数学算式,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①8÷2=4    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  48÷24=2

        8000÷2000=4  120÷60=2

        80……0÷20……0=4

        100个0  100个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材分析:

        这个教材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后,教材再次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其宗旨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商的关系,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的学习过程,感受探索与发现的成功与快乐,进一步掌握探索与发现的方法;并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计算中和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课件演示故事内容) 请看大屏幕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大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少,还少。”“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吧。” 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猴王一拍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80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0只小猴子,这下你该满 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我看大家也笑了)

        师:为什么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让更多的小猴都吃到了桃子。师:你心地真好!真善良!)

        生1:因为猴子吃到了更多的桃子了。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2:因为无论怎样分,每个猴子吃到的个数都一样,都是4个。

        师:是这样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为什么每只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规律,概括性质。

        (一) 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 课件出示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2)观察讨论

        A、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后,代表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数,商不变。)

        B、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个别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数,商不变。)

        C、再看第二个例子,是不是也这样呢?

        D、你能举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中写出一个例子 (师巡视,收上展示)

        被除数

        除数

        商 E、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 生可同桌讨论,再汇报,举例说明)

        师:真棒,能把你的发现用一句话说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尝试归纳发现的规律,师板书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二)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课题)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填数。

        20÷5=4

        ( 20 ×6 )÷( 5 × □ )=4

        ( 20 ÷ □ )÷( 5 ÷5 )=4

        ( 20 × □ )÷( 5×8 )=4

        2、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⑴(48×5)÷(12×5) =4 ( )

        ⑵(48×3)÷(12×4) =4 ( )

        ⑶(48÷6)÷(12×6) =4 ( )

        ⑷(48÷4)÷(12÷4) =4 ( )

        3、抢答。

        ⑴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⑵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⑶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观察与思考

        下面是淘气计算“400÷25的过程,仔细观察计算的每一步,你受到什么启发?

        400÷25=(400×4)÷(25×4)=1600÷100=16

        请你说说这样做的好处:看到25想到4,把除数变成100,除以100就是把被除数去掉两个0,这样便于简便计算。

        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50÷25 800÷25

         2000÷125   9000÷125

        四、课堂总结。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你的感受或收获。(思考半分钟后作答)

        五、作业布置。

        1、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填空(在□中填数,在○中填运算符号)

        200÷40=5

        (200×4)÷(40×□)=5 (200÷2)÷(40÷□)=5

        (200×3)÷(40○□)=5 (200÷4)÷(40○□)=5

        (200×□)÷(40○□)=5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案#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 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 ,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 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栽蒜苗》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 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 北京地区2003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正负数》

       教材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

       “_” 表示( )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 )—16°{填>,<或=}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 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 —9°~~~—19° )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 ,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 0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16 0 +16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 叫正数 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 叫负数 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举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案

        课题 口算除法(例1)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 80?20 如何计算?

        练一练:

        80?48= 90?30= 83?20? 80?19?

        (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列式: 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

        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120?40 150?50 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

        1、口算下面各题

        4?2 6?3 36?6 42?7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180?20 80?40 450?50 360?90 810?90

        2、书后:(P80 1、2、3、4、5)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 个人修改

        让学生口算,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例1及相关练习)

        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20 120?30

        2、在下面的(

        40?( <83 60?( <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3

        30 )9 2

        9 0

        2

        20 )80 30) 64 40)85

        2)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140?30=4?20

        4

        30 ) 140

        120

        20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

        20)140 50)280 80)565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20)80 30)160 90)820 90)480

        2、P82 1、 2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书后:第82页283页1、2

        (1)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两位。

        (2)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余数大小: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练习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2、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练习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80?20 320?80 40?70

        240?60 60?90 270?90

        4?60 210?70 350?50

        2、脱式计算

        75?4+630 376+280?70

        9?60-320 6400?80-64

        63?20 260?80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2、笔算

        310?50 170?30 643?80

        406?60 285?40 111?20

        478?70 163?30 294?60

        3、应用题

        1)一个足球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2)有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

        30千克饲料,一袋饲料够喂几天

        3)计划生产400台电视机,每月生产70台,半年内是否可以完成任务?

        4)每节车厢限乘60吨,有50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如○是□的20倍,下面哪些是对的。

        20=□ □?20=○

        ○?20=□ □?20=○

        ○?□=20 □?○=20

        四、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主练习计算题 个人修改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例2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出示例3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

        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

        5

        39) 196

        195

        1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

        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 2、3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P86 4、5、6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主练习计算题 个人修改

        (1)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两位。

        (2)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余数大小: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例3)1、让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5?2= 15?3= 25?4=

        15?4= 15?5= 25?8=

        2、笔算:

        326?81 294?58 721?83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4 :

        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140?26=5?10

        5

        26)140

        130

        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

        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 114?24 208?26 135?15 128?16

        三、巩固练习

        1、在(

        15?( )< 65 25?( )<124

        25?( )< 95 15?( )<124

        26?( )<150 16?( )<100

        2、计算:

        405?15 192?24 728?26 496?14

        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86页2、3、4

        强调

        (1)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两位。

        (2)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余数大小: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例4)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 4)348

        1、出示例5:

        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该怎么办?

        576?18=32

        32

        18)576

        54

        36

        36

        0

        805?23 826?59 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 2293?34 9588?28

        4总结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笔算第91页6

        五、作业:P92 9、10

        例5:

        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 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

        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576?18=32

        32

        18)576

        54

        36

        36

        0

        个人修改

        强调:

        (1)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两位。

        (2)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余数大小: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练习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70

        3)( )=20?19,除数最小是(

        4)322?40的商写在(

        5)475与195的差里有( 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计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计算并验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两位数

        )25?38 ( )76?27

        )96?82 ( )04?64

        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

        3)探究题

        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作业:91页5----8 9?8?

        1、出示例题: 4214?43=98

        98

        43)4214

        387

        344

        344

        0

        2、介绍方法:被除数的头是4,除数的也是4,商不是9,则是8。

        3、练习:4455?45 2136?24

        2408?43 3312?36 1938?38 3080?35

        五、总结

        在掌握基本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掌握这些灵活试商的方法。

        六、作业:

        自己自主练习几题体会试商方法 个人修改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商的变化规律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8 ? 2 = 4

        16 ? 4 = 4

        32 ? 8 = 4

        64 ? 16= 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四、巩固练习

        1、书P94 1 (填空)

        2、书P94 2 (填空)

        3、书P94 3、4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六、作业:第95页5、6、思考题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289?50?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 55?5= 280?40=

        85?5= 640?80= 81?3=

        360?90= 96?4= 78?6=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折半估商?5?

        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教后反思:

       好了,今天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四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