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_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最高境界是什么

zmhk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冯友兰人生的境界_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最高境界是什么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_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最高境界是什么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主旨是什么,,急~

2.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与什么有关

3.人生的境界有哪几重?

4.人生的境界中冯有兰认为人天生就处于哪些境界这些境界的觉解程度是怎样的?

5.《人生的境界》作者是谁?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_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最高境界是什么

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主旨是什么,,急~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为四部

       (一)(1自然段)--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二)(2-6)人生的四种精神境界--自然、功利用职权、道德、天地。

       (三)(7-11)对人生四种境界的分析。

       (四)(12)对未来哲学,对中国哲学在满足人生精神境界所做贡献的展望。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与什么有关

       人生的境界主要内容概括: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

       1、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2、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是人生最常见的常态境界,在此基础上追求精神道德上的高度升华,则上升为道德境界甚而天地境界。

       3、人常见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这里的功利,是个中性词,并无贬意。但一般的最大多数的人,他们的人生境界在这个功利的范畴内,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色彩。注意作者所言,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人生的境界作者简介:

       1、冯友兰(1895至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2、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门,1919年赴美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哲学教授。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3、著有《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

人生的境界有哪几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等,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的重要经典。

       钱钟书先生说:“做人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事业上取得成就,还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

       一个人的境界,就是精神和心灵所能达到的层级,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所在。

       人生境界不同,人生格局也不同。不同境界的人,人生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提出了人生的境界学说。他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2

       第一重境界:自然境界

       冯友兰认为,自然境界的人,他的行为完全依照本能或约定俗成的习俗,就像小孩和原始人一样,他对其所做的事情并没有思考。

       如同有个冷笑话所说,一个小孩在放羊,大人问他,你放羊干什么啊?放羊卖钱。卖钱干什么啊?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啊?生娃。生娃干什么啊?放羊。

       他看着别人怎么过,自己也怎么过,稀里糊涂地活几十年,最后稀里糊涂地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自然境界。

       活在自然境界的人,展现的更多是一种动物性。

       而人和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正如哲学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第二重境界:功利境界

       冯友兰说:“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的人,他行为的动机就是“利己”二字,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他的行为一切出发点都是自己的利益。

       可以说,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处在功利境界。正如《红楼梦》中道士所唱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

       “无利不起早”,“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这些话就是对功利境界中的人最好的形容。

       但功利境界也是有区别的。

       如果一个人做事完全是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这就只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功利境界。很多无良商家,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就是比较低级的功利层次,比如我们看到报道的毒大米、毒蔬菜,商贩自己从来不会吃,却将他们卖给别人。

       如果人能做到利己的同时也利人,则是一种高级的功利境界。

       第三重境界:道德境界

       冯友兰又说:“了解到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就把别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看得同等重要。

       功利境界的人是求个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会的利益。道德境界中的人,出发点不是自己,而是社会和大众,以社会之福祉为自己奋斗的意义。

       儒家学派中的君子,就是道德境界中的人;小人,就是功利境界中的人。在《论语》中,反复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等。

       儒家推崇君子,希望人们以君子为榜样,向君子看齐。而小人则是当做反面教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第四重境界: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冯友兰先生对此解释说:“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天地境界。”

       在冯友兰看来,天地境界的人不仅能尽人伦人职,而且能尽天伦天职,即能事天、乐天。也就是说,只有天地境界的人,才深悟人之所以为人之理,尽人之性,成就理想的人格。

       天地境界的人,他的生命力量来源于天地,真阳充沛;他以自然界的最高法则为信仰,不计得失,不惧生死。

       天地境界的人,消除了“我”和“非我”的境界,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这是一种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的审美境界。

       如果说,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那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就是圣人。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哲学家必须从感性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性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性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性。

       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一个人,如果能看破生死,那就真的达到了天地境界,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庄子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人。庄子妻子死的时候,他却“鼓盆而歌”;庄子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打算厚葬他,庄子就对弟子们说:“我把天地当做棺材,把太阳和月亮当做路上的朋友,把满天星斗当做珍珠,把天下万事当做送葬品。这样的葬礼难道还不够完备吗?”

       弟子们说:“我们怕您被乌鸦和老鹰给吃了”。

       庄子说:“我的身体露在地上被乌鸦和老鹰啄食,埋在土里被蝼蛄和蚂蚁吃,从乌鸦和老鹰嘴里夺下来给蝼蛄和蚂蚁享用,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庄子还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就是一种独与天地往来的至高境界。

       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能“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这种境界,我们绝大多数人虽不能之,但也总会心向往之。

       3

       笔者认为,对一个人来说,这四种人生境界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可以既有自然的成分,也有功利的成分,也有道德的成分,而不一定是单纯的某一种境界。

       一个人的境界,也并非固定不变的。一个境界较低的人,如果通过不断的学习、修养,提升自己的觉解程度,境界也会提高;一个境界较高的人,他也可能退回到功利境界,甚至自然境界。

       同时,一个人不可能生来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都是在不断反思中境界得到提升的。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有的人蝇营狗苟终其一生,也没有反思过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境界永远停留在低层次;有的人,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并通过行动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冯友兰也指出,人生境界说并不是游离于人的社会实践之外的臆说和空想,而是根植于人们生产生活之中的体悟和反思,它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

       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有了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就大不一样。

人生的境界中冯有兰认为人天生就处于哪些境界这些境界的觉解程度是怎样的?

       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我最信服冯友兰先生所说:人生的一生尤四重境界?

       第一境界:自然境界:什么是自然王国?这个境界是最基本的物质欲望需要,这是人类的动物属性!动物和人类的基本共同特征是食物和颜色。?食?的特性保证了生存的需要。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人们需要吃东西。?色欲?就是继续自己的生活。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必须有生殖的需要。这就是欲望在做什么。如果一个人停留在这个领域,那么他的生活和普通动物没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境界:功利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人们懂得奋斗的重要性,除了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还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人在追求自然的最根本的过程中,也会暴露出人性中最根本的幸福!佛教徒称这种恶根为:贪婪、愤怒、迷恋、迟钝和怀疑。西方世界把坏的根源总结如下:骄傲、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和欲望。事实上,也是这样。在这个阶段,人的数量是最大的,也是大多数人无法超越的境界!世俗世界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一个人无法克服人性的这些不良根源,无法实现真正的超然,所以他只能不知不觉地陷入其中!第三境界:道德境界:在这个境界的人可以称为君子,他们有着更高的道德修养,不等同于拥有良好的物质条件,而是懂得君子的生活水准!

       这种人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认知来避免人性中的邪恶,所以被称为?君子?!那就是社会的道德模范!第四境界:天地之境:这个境界的人可以称为圣人!自古以来,也许只有孔子和老子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其实,庄子和颜回也是可以加的。在《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孔颜之乐?。这是什么意思?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颜回?吃了一碗饭,喝了一瓢,不改志向?的庸道。这是自律的最高境界。他没有把谨慎当作警告!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按照君子的规矩来要求自己,而是内化了这个标准!孔子就是这么说的:为所欲为,不越轨!

《人生的境界》作者是谁?

       人生的最高境界

       忙中不说错话,乱局不看错人,复杂不走错路。

       在忙乱中,难免会说错话;在乱局中,难免会看错人;在岔路口,也会迷途走上歧路。

       可见,人生最难的是始终保持清醒。

       但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每一场对弈,都是一步错,步步错,所以,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保持头脑清醒。

       心中始终有一个准则,便能始终做到,抬头有方向,低头亦清醒。

       02

       自律的最高境界

       无功不受大禄,无助不受大理,无能不得大位。

       这世上,有人冒领功劳,就有人无功不受禄;有人坑蒙拐骗,就有人拾金不昧。

       前者通常不会有好下场,而后者则会被人们纪念传颂。

       可见,懂得自律的人,也会同时懂得自己能拥有什么,以及到达什么样的高度。

       我们常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便也是这样的道理。

       人本身就是个能量体。寿命、福报、权势、金钱都是能量,若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福报去承载他,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唯有以自律之心对待一切诱惑,才是处世的最高智慧。

       03

       生活的最高境界

       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每与亲人休闲。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往往取决于你生活的环境和你所交往的人。

       陋室铭就写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一份不懂得的交际,通常会让人身心俱疲。所以,余生请懂你的人群中散步。这世间这么多人,只要有1%的人懂你,足够了,汇聚到一起,力量就很强大了,选择同频道的人在一起,人生会变得非常的简单快乐。

       所以,到了一定年龄,一定要减少毫无意义的酒局,浪费时间的社群,看人下菜碟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

       聪明的人,一生都在做减法。好友同行,亲人在侧,就是最好的人生。

       04

       事业的最高境界

       爱岗尽职无憾,养家小康无忧,自己开心无悔。

       成年以后,有人说,自己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除了工作就是家。

       有人觉得乏味,有人却乐此不疲。

       其实生活大都如此,枯燥、无聊。但有趣的人却能将它过成一朵花来。

       他们对待工作,充满了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他们对待家人,总是笑脸相迎。

       而这样的人,往往也是过得最开心、幸福的。所以,如果生活不知怎么过,不如从这点着手。

       05

       荣誉的最高境界

       你已远离江湖,江湖还有你的传说。

       对一个人最好的怀念方式是什么?

       许多不见,依旧想念。

       对一个名人最好的怀念方式是什么?

       他已离开江湖,江湖却依旧流传着他的传说。

       在我们之中,不乏有这样的人。大到那些我们如数家珍的历史名人,小到一个仗义助人的平头老百姓。

       只要对社会产生了足够的价值,这样的传说便可以是任何人。也正因为有这些传说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如此阳光可爱。

       06

       喝酒的最高境界

       你还知道他是谁,他已经不知道你是谁了。

       喝酒通常有两种结果,一种越喝越糊涂,一种越喝越清醒。

       而真正厉害的,便是那种越喝越清醒的人。

       其实他们并非千杯不醉,而是在明白自己能力的同时,给自己设了一个限度。

       这样的人,处理问题时,往往游刃有余,在社交场上,表现得也最聪慧。

       07

       交友的最高境界

       久不联系,常在心中。

       一直很喜欢这一句话:“见或不见,依然思念,联不联系,都没忘记。”

       交友的最高境界便是如此,不联系,不代表就忘记;不问候,不代表不关心。

       生命里的挚友,就像夜空中的星星,虽然不一定时时看到,但我们知道,他们就在那里。

       那些真正的情谊,从来不会因为时间而搁浅,也不会因为不见而疏远,真正在乎一个人也未必就要在一起。

       很多时候,不打扰也是一种在乎,不联系也是种珍惜。

       我久未联系的朋友:天冷了,记得加衣,生病了,记得休息。无论再忙再累,也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08

       爱情的最高境界

       虽已白发苍苍,依然执手相视。

       爱是什么?

       余秋雨说,爱是: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

       很显然,爱是一生一世的陪伴。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不管红颜白发,都一如既往的喜欢。

       有人说,我不羡慕风华正茂的情侣,只羡慕相互依偎的老夫老妻。

       一见钟情的喜欢,始终不及久处不厌的陪伴;轰轰烈烈的告白,也终不如细水长流的关爱。

       愿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愿我们都能与最爱的人共度白发!

       09

       生命的最高境界

       哭着来,笑着走。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这期间的过程,就是人生。

       没有容易二字。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丰子恺曾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正所谓,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生命的最高境界,便是哭着来,笑着走。所以,即使生活坎坷,也要微笑面对。唯有豁达的心态,才能让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人生的境界的作者是冯友兰。

       冯友兰,男,字芝生,1895.12.04~1990.11.26,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约翰·杜威。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人物评价

       季羡林:芝生先生走过了95年的漫长的人生道路,95岁几乎等于一个世纪。自从公元建立后,至今还不到二十个世纪。芝生先生活了公元的二十分之一,时间够长的了。他一生经历了清代、民国、洪宪、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抗日战争,一直迎来了解放。

       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有阳关大道,也有独木小桥,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然而芝生先生以他那奇特的乐观精神和适应能力,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忠诚于自己的学术事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终于走完了人生长途。

       好了,今天关于“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